陈宪:深圳的定位是“創都"
本文作者:陈宪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教授
本文来源于香港《經濟導報》雜誌3380期
稱北京“帝都”,上海“魔都”,半是它們昨天和今天的寫照,半是網絡語言的調侃。筆者現在說深圳的定位是創業創新之都(簡稱“創都”),既是對它現實表現的肯定,更是對它未來發展的期許。不過,無論從哪個角度或層面看,深圳都是中國最有可能成為“創都”的城市。那麼,定位於“創都”,深圳有什麼不同於中國其他一線城市的獨特之處,需要堅持並完善,還有哪些“短板”需要發現並補上?這是實現“創都”定位必須要做的“功課”。
▲在深圳雙創週主會場主題展示區展示的激光8K投影並能油墨感應互動的《未來生活》幕牆(10月12日攝)。10月12日,2016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週開幕,本屆雙創週設深圳主會場、北京會場,並在全國各地設立分會場。(新華社圖片)
前一段時間,我在深圳作了一些調研。此後,在《東方早報》、《經濟導報》發表了一些文章,集中闡述“雙創”的“深圳現象”,回答深圳到底“優”在哪裏?初步的答案是:城市的包容性品格,產業的結構性優勢,“雙創”的生態系統和政府的公共服務,這些是“雙創”深圳優於中國其他城市之所在。
這裏,包容性品格主要指進入門檻和創業門檻相對較低。產業的結構性優勢除了戰略性新興產業佔比較高、發展加快之外,還包括產業鏈的配套能力較強。“雙創”的生態系統集中體現在深圳具有融創投基金和各種創業服務在內的,國內最高“版本”的孵化器。政府的公共服務則被概括為宏觀積極,將管制減到最少,盡可能給予公平有效的公共服務;微觀不干預,不過問企業的生產經營和投資活動。當然,為了打造“創都”,深圳在這些方面都還有不小的提升和完善空間。
縱觀中國的一線城市和部分實力較強的特大城市,目前似乎都出現一個傾向,那就是,都想往綜合方向發展,即所謂具有綜合競爭力或綜合的國際競爭力,都有多個“中心”的定位。儘管超大城市、特大城市應該有相對完整的產業體系,即製造業和服務業(生產者服務業和消費者服務業)都得到相應的發展。但是,大城市,區域性中心城市,乃至全球城市,最終是以特色取勝,還是綜合取勝,其答案是不言自明的。也就是說,對於包括上海、北京、廣州和深圳在內的中國一線城市,如何凝練自身優勢,聚焦發展方向,是一個具有根本性、全局性和長遠性的戰略問題。譬如,北京除了政治中心,是否應該特別突出文化中心這個發展方向?又如,上海是否應以經濟中心即先進製造業中心,以及與經濟中心銜接最為緊要的科創中心為首要,在其他幾個中心中,強化金融中心這個發展重點。在這一點上,筆者以為,深圳對自己想要什麼認得比較准,不像其他城市什麼都想要,最後難免顧此失彼。
經濟學的一個公理是,資源總是稀缺的,尤其在市場經濟日益深入我們的體制後。哪怕你是中國的一線城市,行政地位再高,也會有資源稀缺的問題。所以,只有凝練自身優勢,聚焦發展方向,才能防止資源錯配,進而使資源配置效率達到最大。對於深圳這樣一個年輕的城市,移民、人口結構年輕、傳統體制負擔最輕等,是它最為獨到的、不可複製的優勢。基於這些優勢做什麼?“雙創”就是不二的選擇。再加上近年來,新經濟即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,深圳把握到了這個歷史性的機遇。“天時、地利、人和”,深圳成為中國經濟新常態下創新驅動的一個新增長點,深圳的南山成為中國“雙創”的“矽谷”。堅持“創都”這個發展方向走下去,深圳成為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、未來產業的集聚之地,成為中國經濟總量最大的城市,都是指日可待的。
那麼,深圳打造“創都”,自身還有哪些“短板”需要補上?這裏,“短板”的對標是美國的三藩市即矽谷、波士頓,以色列的矽溪(從特拉維夫到海法),德國的柏林。在我看來,如果我們用硬實力和軟實力來進行這一對標的話,深圳的硬實力已經接近國際一流。隨着近年來一些重大工程的建設和完工,如更多的地鐵線路、廣深港高速鐵路等,深圳的基礎設施堪稱完美。如上所述,由於“雙創”作用,也就是企業家精神的作用,深圳的產業結構不斷在邁向中高端,也真正出現了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。這也是硬實力。但是,由於深圳的年輕,或者說還有其他的原因,它的軟實力還存在諸多“短板”。舉其要者,可能有這三個方面。
其一,還缺少能夠培養創業創新人才的一流大學。“創都”對人才(人力資本)尤其是創業創新人才的需求是巨大的。創業創新人才當然可以來自移民,但是,在上述國際“創都”,都有至少一所培養創業創新人才的大學,如矽谷的斯坦福大學、矽溪的特拉維夫大學和以色列理工大學等。儘管中國大陸還沒有一所大學能夠被稱為培養創業創新人才的大學,但是,努力將深圳大學和南方科技大學辦成能夠培養創業創新人才的大學,或者與國際一流的此類大學合作,抑或與國內最有可能成為培養創業創新人才的大學合作,辦至少一所能夠培養創業創新人才的大學,對於深圳來說,是至關重要的。
其二,還缺少能夠培育創業創新氛圍的文化機構。創業創新需要靈感。靈感來自很多方面,譬如,來自創業創新教育。對於作為“創都”的城市,還需要各種廣泛提供科學知識、人文滋養和藝術薰陶的文化機構,它們是創業創新人才獲得靈感的重要源泉。這些機構常年舉辦的各種活動,以及營造的環境,是“創都”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其三,還缺少能夠提出各種戰略性諮詢意見的一批智庫。作為“創都”、也作為一個年輕的大都市,深圳需要對其經濟、社會、政治、文化和生態發展提出真知灼見的智庫,具體內容涉及城市發展的技術、工程和治理等方方面面。這無論對於政府領導把握發展方向、優化制度安排,還是創業者和企業家的戰略決策、策略制定都是極為必要和重要的。
交大安泰MBA
深圳教育中心
Q群:201331183